五常大米正逐渐从区域特产迈向全球高端农产品


五常大米正从区域特产迈向全球高端农产品,这一进程背后是政策支持、品质提升、品牌建设与国际合作的多轮驱动。以下从国际化进程、关键推动因素、挑战与机遇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国际化进程:从地方到全球 国际认证突破 2020年,五常大米厂家与欧盟签订《中欧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成为首批获欧盟保护的100个中国地理标志之一,与法国香槟、意大利帕尔玛火腿并列,获得国际法律背书。 2023年,五常大米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互认清单,国际化进程加速。 市场布局扩张 核心市场:在日本,五常大米因口感和营养被称为“米中之王”,年出口额增长25%;在美国,被赞为“中国大米瑰宝”,高端超市售价达30美元/公斤。 渠道覆盖:京东超市等电商平台开设“特等五常大米”专区,联合裕道府、十月稻田等品牌,实现“产地直发-全球配送”。 文化输出 五常市建立稻米文化博物馆、稻米学院,推广“稻乡旅游”,将大米产业与文旅融合,提升国际影响力。 

二、关键推动因素:四重引擎 政策赋能 品牌战略:五常市实施“六动”齐驱战略(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撬动、科技助动、质量联动、监管主动),设立大米产业服务中心,统筹品牌运营。 标准体系:制定涵盖种子、种植、加工等27个流程99道工序的八方面地方标准,建立“溯源防伪系统”,实现“一码锁定”全程可追溯。 品质升级 科技支撑:与中科院合作,对“稻花香2号”种子提纯复壮,亩产量提升50-100斤,出米率超55%。 生态种植:推广“三不用”模式(不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绿色有机水稻面积达150万亩,土壤有机质含量达4%以上。 品牌矩阵 本土龙头:培育乔府大院、葵花阳光等企业,其中葵花阳光大米获欧盟有机认证,售价达128元/斤。 国际背书:连续四年蝉联“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地标产品大米类第一,2024年品牌价值超700亿元。 国际合作 集群出海:作为中国稻香米集群理事单位,联合国内优质稻米品牌,通过国际优势集群品牌联盟“集体出海”。 技术引进:引进日本无菌加工设备,保留古法打磨工艺,最大限度保留营养。 

三、挑战与机遇:破局与突围 挑战: 贸易壁垒:国际市场准入标准差异(如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对农药残留的限制)。 竞争对手:日本越光米、泰国香米等高端品牌占据全球市场,五常大米需强化差异化竞争。 物流成本:冷链运输成本占终端售价的30%,需优化供应链。 机遇: 需求增长:全球高端大米市场年复合增长率8%,健康饮食趋势推动需求。 政策红利:RCEP协定下,亚洲市场关税降低,出口成本减少。 数字赋能:通过直播电商、溯源系统,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可视化信任链。

 四、未来展望:全球稻米市场新标杆 五常大米已具备“品质-品牌-文化”三重优势,未来需在以下领域深化: 种子芯片:建立国家级水稻种质资源库,巩固品种优势。 深加工:开发米糠油、碎米酿酒等高附加值产品。 碳足迹:推广“碳中和稻田”,契合国际ESG投资趋势。 

五常大米的全球化之路,不仅是“一粒米的远征”,更是中国农业品牌升级的缩影。随着政策支持、科技赋能与模式创新,其有望成为全球高端农产品市场的“中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