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五常大米的历史


五常大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初渤海国时期(7世纪中叶),当时五常境内就有农民种植水稻。 清朝年间,在五常拉林地区屯垦戍边,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把五常一带种植的稻子用石碾碾制成大米,封为贡米,专送京城,供皇室享用。自此以后,五常大米名声鹊起,誉满天下。

五常大米之所以品质优良,与其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密不可分。五常市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此外,五常市拥有肥沃的耕地和清澈的水源,这些条件都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清朝时期,五常大米逐渐成为皇室贡品。每年都会选取最好的五常大米作为贡品进献给皇室,这使得五常大米的名声远播,成为了中国大米中的佼佼者。

新中国成立后,五常大米厂家的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五常市不断探索种植技术,改善生产条件,使得五常大米的产量和品质都得到了提升。同时,五常市还加强了对大米的品牌宣传和保护,使得五常大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如今,五常大米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备受推崇的大米品牌之一。它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广受欢迎,还远销海外,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五常大米的成功离不开五常地区农民们的辛勤劳作和对品质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