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大米的历史与文化源远流长,以下是对其历史与文化的详细阐述:
一、历史沿革
起源与早期发展:
五常大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初渤海国时期(约7世纪中叶),当时五常境内已有农民种植水稻。这一时期的种植活动为五常大米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清代是五常大米发展的重要阶段。乾隆十年(1745年),清政府指派1000户亲族旗人到五常拉林地区屯垦戍边,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道光十五年(1835年),吉林将军富俊征集部分朝鲜族人在五常一带引河水种稻,所收获稻子用石碾碾制成大米,封为贡米,专送京城,供皇室享用。这一时期,五常大米因其优良的品质逐渐受到皇室的青睐。
皇室贡米时期:
五常大米在清代极受皇室喜爱,被誉为“千年水稻,百年贡米”。慈禧太后更是对其赞誉不绝,多次表示“每餐非此米不可进食”。咸丰四年(1854年),清政府为建立皇室专食贡米的“生产基地”,特以法家文化中的五常为其命名,设立“举仁、由义、崇礼、尚智、诚信”五个甲社,此后“五常米,帝王粮”的民谚便广为流传。
近现代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五常市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单位产量不断提高。水稻的栽培技术形成了特有的“五常模式”,并闻名省内外。特别是田永太培育的“稻花香二号”水稻品种的推广,使得五常大米的品质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1994年,五常大米开始使用国家绿色食品的标志;1995年成为中国仅有的7个大米名牌之一;2001年五常市开始整合稻米资源及品牌;2003年五常大米被设立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3年“五常大米”证明商标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二、文化特色
饮食文化:
五常大米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成为餐桌上的佳肴。无论是家庭聚餐还是高档宴席,五常大米都是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其软糯弹牙的口感和淡淡的甜味深受人们喜爱。
农耕文化:
五常大米厂家的种植过程体现了农耕文化的精髓。农民们世代相传的耕作经验和智慧使得五常大米得以保持其优良的品质。同时,五常大米的种植也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
地域文化:
五常大米作为五常市的金字招牌和东北绿色农业的代表,已经成为当地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五常人民的辛勤付出和汗水,也代表了中国人对美食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综上所述,五常大米的历史与文化是丰富而深厚的。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现代人们追求健康、美味生活的重要选择。